zx+x1x= q
n!xL
9月9日下午,在北京CBD的繁华街头,记者见到了与电视上不一样的白岩松。尽管他的面孔大家都已非常熟悉,但第一眼我还是没有认出来。白色短袖T恤衫、绿色九分裤配上运动鞋,没有戴那副标志性的黑框眼镜,却戴了一顶白色棒球帽。面对记者的疑问,他哈哈一笑:“要是穿得谁都能认出来,我还活不活啊?”果然,我们走在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多看他一眼。 y`n#A,W$ /
c6N .
1968年,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海拉尔草原,骨子里就带有大草原的宽广、博大。他的童年经历过电力紧缺的日子,懂得电的重要性。“小时候对电的印象主要是停电,当时蜡烛在哪、手电筒在哪都门清。”他说,“现在的孩子们,从小就被各种电器包围了,电视、电脑、电子游戏都离不开,他们已经很难再对电有准确的感觉了。人们对电的依赖性,就像空气,就像水,已经完全离不开了。” }{ hB(Zd A]M}2[h
“每次新能源利用形式的出现,都会推动人类巨大的进步。就像火的出现改变了人类一样,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彻底被电改变了。”白岩松认为,社会发展到现在,已无需再多谈电的重要性,因为它已经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而正是电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他说:“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没有稳定的供电,你能接受一个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手术吗?” ,;
%-J?3 za*Serr
从进入新闻业开始,白岩松的工作就与电结下了不解之缘,电视节目的拍摄、编辑制作和播出等各环节,都离不开电。但是,去年年初的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让他对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没有电,人们自然没法看电视。这时候,广播成了最有效的信息传播手段。当时郴州市政府搜遍全城的商店,只收购到76台收音机,后来社会各界才纷纷向灾区捐赠收音机。” |n^bHZEB E p<+"]vy7
去年两次自然灾害期间,白岩松一直在做抗冰抢险、抗震救灾的新闻直播节目,对电力抢修谈得很多,思考得也很多。他说:“经历了2008年的两次自然灾害,人们应该反思电力的安全问题,思考如何应对断电的问题。解决现代化遇到的问题,也许不能用现代化的手段,而要靠一些传统的手段。在冰灾中,现代化的电力机车不能运转,铁路本身其实没有问题,就是因为断电。铁道部门只好紧急调动内燃机车。电网供电出了问题,最后还得靠柴油发电机发电。” \-6}_ewm ?yT_N!pZ
白岩松曾经做过三峡截流的现场直播,见证了世界最大的水电站的建设。在感慨新中国成立60年来电力工业取得的巨大发展的同时,他也在反思能源的利用效率问题:“现在我国的发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二,电网规模世界第一,不用说,将来肯定都会是世界第一。但是,我们的问题是怎样把单位能耗降下来,如何加大新能源发电的比重,让电力工业更加环保。”他非常赞成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降低火力发电的比重,增加水电、核电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比重。 xMOOwbb}0 Q=tu
r6d
白岩松的家乡煤矿很多,开采出来的煤炭一部分运到外地,一部分送到当地的发电厂。他曾对比过家乡煤价和东部沿海地区煤价,结果令人吃惊,高额的运费让煤炭价格翻上好几番。“在西部地区的煤矿附近建电厂发电,再通过强大的电网将电能送到东部发达地区,不仅能够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还能够解决东部发达地区的环保问题。”他说,“试想一下,如果我国主干铁路、公路都不用运输电煤,会给交通部门解决多大的问题?” kA
i5A>F 7a1nm%C
白岩松说,国家电网公司是近些年才从一个政府部门转变成为企业的。他说:“作为一个服务型企业,能够让人们无声无息中认可了你的服务就算成功了。近两年在节目中对电力谈得并不多,是因为供电比较稳定,也没听说过谁埋怨电价太高。不成为社会焦点、媒体焦点、人们谈论的焦点,那就代表着服务做得很不错了。” \V8d`<9 8{Yr-{o
白岩松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蒙古族,1968年生于内蒙古。 Tbz{_PAx Ea_/y=u
198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1989年分配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1993年参与创办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后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持人至今。 s 7^`C/x- yxjdTfCO>
先后主持“焦点访谈”“时空连线”“新闻会客厅”“中国之路”等节目,以及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国庆五十周年庆典、澳门回归、第27届奥运会等大型现场直播节目。 lGQVTux!7
d)0/D=^Z;
荣获“中国播音与主持”特等奖、“中国金话筒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第九届长江韬奋奖”等称号。 wV
cR@X 0,fS*e@b
1$gG&H >arxM7c
'o
-1to9_~ j8
]g
来源:国家电网报 )ir)o<Pc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