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何时“破茧化蝶” GfJ6w
]0)-'LL5
本报记者罗娟 车辉 于忠宁
CI6
^r}|cN]
Xdye>G0
iN`7GnwSxS
“我们职业教育发展的呼声就靠您啦。”3月4日,在全国政协教育界第37组的讨论会休息间隙,作为组里仅有的两位来自职校的委员之一,孙珩超委员走过去紧紧握住了为职校发展呼吁的张杰庭委员的手。在今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教育界别中,和众多的大学校长、教授们比起来,这两位职业教育界的委员显得多少有点“势单力薄”。 g+Ss>qT'
因而,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提案在今年的两会上并不多见,这与蔓延全国各地的“技工荒”形成了鲜明而耐人寻味的对比。 ^m=-4(2Li3
(g|/
g
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 SCrl]]!UU
CD@Q|:s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今年年初因为“技工荒”导致一工难求,浙江农民工工资涨两成。甚至,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安徽,2007年技工缺口也已达40万人。 b: 7a[<;
“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技能人才短缺的迫切需要。”全国政协委员、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教育部党组成员田淑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职工队伍素质偏低,急需加强职业培训。现有的技术工人队伍中,初级工占60%,中级工占36%,高级工仅占4%。而发达国家的产业工人基本都是技术工人,其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要改变中国职工队伍的素质结构,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田淑兰委员认为。 Te#Q~b\
在孙珩超委员看来,一个锅炉工比一个经理还“难求”。身为企业家的他感叹,大学给我们培养了很多很好的经理,但是要找一个好的锅炉工却非常难:“一个好的锅炉工能延长机器的寿命好几年,如此下来,对企业是多大的成本节约啊!” Hr\G/^Lt
对此,田淑兰委员指出:“社会对人才需求是多层次的,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我国劳动力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未来社会对未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的需求将逐步减少,而对受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技能工、技术工和熟练工的需求将不断增大。 QPqPD[8
同时,解决相当部分初中毕业生的继续学习问题,也是职业教育要承担的重要任务。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蔡志君表示,到2010年,贵州省的中等职教年招生规模要达到16万人,达到与普通高中年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P;H ; W
r30X |
投入不足威胁职校生存 <6qQhC`
Wm@p?&e`
应该看到,“职教热”正在升温。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已达1300多所,加上一部分普通高等院校(本科)设立的高职学院,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数量、招生数和毕业生数都已占据普通高校的“半壁江山”。 9\nNw
+
但这种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问题。田淑兰委员在为职教发展适逢“战略机遇期”而叫好的同时,也坦言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差距:“许多人仍对职校和技工存在偏见;职校建设重复率高、针对性差,毕业生不能上岗,出口不畅;职校师资严重不足;职校发展在许多省份仍被边缘化……” (X
S2Y/L,
蔡志君委员则给记者介绍了职业教育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尴尬”:1998年,贵州省当年录取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竟然有2000人未到校报道。 cFK~6c
与技工供不应求的局面相比,多年来有关方面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却相对较低。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的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对职业中学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有两个省份竟然是负增长,而除了重庆以外,其他地区的增长额度也非常少。由于经费短缺,许多职校无钱引进先进设备,许多学校水电基础设施陈旧老化。 ~[wK;MW
经费投入不足,不仅成为制约职业发展,甚至成为威胁职校生存的难题。孙珩超委员告诉记者,同等规模的中等职业学校所需经费投入应是普通高中的3倍左右。而目前,我国财政预算内生均经费标准,普高却要高于职高。这对本来就被“边缘化”的、与普通高中相比缺少吸引力的职业教育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5[XRS
缺乏财政支持的民办职校处境更为艰难,几个教室加一个小*场,没有一个固定老师,这是许多职校的真实写照。孙珩超委员担任校长的银川科技职业学院尽管有企业的财力支持,在经济上仍是勉强维持。“要想扩大规模,改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一般的职业学校可能想都不敢想。”孙珩超说。 Af:o+Y
同时,观念上的“误区”也制约着职校的发展。当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多部门的形式,使得职校毕业的学生只能进入劳动力市场,而只有大学毕业生才能进入人才市场,出口的分层必然导致了前端“初中后”的生源分流。“不要一提到人才就是硕士生、博士生,社会的人才结构是分层次的,任何劳动者我们都应当尊重。”田淑兰委员呼吁。 ( <Fg<sd6[
对职业学校而言,实训基地和专业老师是使得学生具备职业技能的“左右手”,但实训基地和专业老师的缺乏使得“大中专不专”,无法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为企业所欢迎的高技能人才,这也必然导致缺乏生源吸引力,也就失去了就业潜力。作为职校的校长,孙珩超委员表示,没有职校平台,要是进入企业再对人才进行技术培训,将耗费更大的金钱和时间成本。 +q[&"*f;
BY,zu-es;
走工学结合的道路 /~3I=Tc0
W y$fcK
“我们很多学生还没毕业就被企业要走了,于是学校只好禁止学生提前毕业。”孙珩超说起自己的学生非常骄傲。当前,抢手的职校学生必然是和当前某些地区产业密切结合,而又具备一定专业能力的。“如果失去专业能力,职校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孙珩超说。 \i<4^c0C'
“理想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应该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能够顺利地适应岗位。我们的职业教育距离此目标还很远。”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坦言,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就是缺乏同等需求的高水平技术工人。 ySN`_IltS
“职业教育要根据行业的需求,拓展人才的培养,在专业领域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订单式培养。”田淑兰委员认为,职业教育的独特魅力在于他的专业性,在当前学校本身无法独立完成专业技术培养的前提下,与企业联合,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是破解职业教育难的根本之法。“这样也可以解决职校的出口问题,同时必然会增强职校前端发展的吸引力。” <-z.I.bp&
国家已经开始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央投入100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Yv`8^Q
“毫无疑问,现在赶上了发展的好时候。”孙珩超委员说。但困难依然存在,由于区域分布不均衡,以及供求信息的不对称等诸多原因,纵然是“船小好调头”的职业教育,现状仍然无法短时间内得到改变。 okMK@#FV
|
一共有 2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