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5 - 1 «»

存 档

日志文章


2007-09-17

谁说当工人没出息

  qA/V5gV  
t8!WP-D?  
  “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当2007年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时,这个来自上海的调查结果,在社会上引起一阵舆论的躁动。令人奇怪的是,无论社会舆论还是网络声音,几乎一边倒地诉说着人们不愿当工人的种种理由,从工人无权无势无地位的整体分析,到下岗、失业、生活贫困的个案描述,把当工人的哀叹与无奈、对工人这一职业的轻视和鄙夷宣泄得淋漓尽致,甚至发出“明天,谁还来当工人”的呐喊。在这样的一个语境中,工人——这支中国最庞大的队伍竟然被定位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 “弱势群体”,一句“咱们工人没力量”成了对工人这一职业的嘲讽和对这次调查的总结。 Q* Y"2y!  
FIKV)2)R*  
  对此,我不想怀疑1%和99%这一比例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与此相关的一则报道也说:沪上制造业蓝领紧缺,将成为制约申城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挑战。上海市经委去年6月发布的信息也说,未来3年,上海市年均需求高级技工人才1.8万人。这么大的职业需求难道不能让上海未来的就业者动心吗? z%}hJ> J~^  
w0w(!R*:  
  从人们的言论中看到,人们不愿当工人的主要理由之一,就是嫌工人地位底、收入少、没前途。其实,这也不尽然。且不说工人的政治地位早就在国家《宪法》中就得到了保证,也不说从建国喊到今天的工人当家作主的口号印证着国家对工人的多少关注和重视,单就其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而言,也并非如一些人所说,是沦为社会最低层的弱势群体。世界500强之一的上海宝钢集团,工人年薪从几万到几十万的都有,最高的技术工人拿到年薪50万!谁能说这不是令人羡慕的收入呢?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智能型、专家型技术工人的全国劳模李斌,几乎囊括了国家和上海市所有最高荣誉称号,靠卓越表现,被上海一所大学聘为教授,据悉,聘任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做大学教授在沪上高校中尚属首次!当教授后的李斌年薪20万元。从上海市总工会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到,像李斌这样在岗位成才、成名、成家的工人已成企业普遍现象。看到这样的事实后,无论谁,还能说当工人没出息、收入低吗? g_T?bu;T  
4X CE|`C{  
  从全国范围来看,近几年,高级蓝领奇缺的呼吁此起彼伏,在广州、深圳、珠海甚至更多的城市,曾接二连三地出现十几万、几十万高薪聘一名技工的招聘信息。大学生“回炉”中专学手艺、深圳高级技工工资高于研究生的报道,曾让多少人为之唏嘘?技工成为“香饽饽”的现实,难道不足以说明社会的需求吗?难道对人们的就业求职没有任何积极影响吗? (-nE;t]  
BGPr#6  
  不可否认,在当今社会和企业,没有地位、挣钱少的工人有之,下岗失业、生活难以为继的工人有之,不爱岗位、不学无术、想方设法跳槽的工人有之,可这些现象在中国的哪个行业能没有呢?为何都要集中到工人身上说事呢?以此为借口逃避当工人,甚至厌恶当工人,这未免有些牵强附会了。有句老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以断言:对工作挑肥拣瘦、不愿从生产一线干起的人,是很难有事业上的发展和成功的。 n`"hTN^D  
u{\6"O=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既需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更需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技能型人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人们对职业的选择最好换个思路。 ]2R:ztt A  
P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000户的入户调查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如果真想了解这方面的现实,就应该真正深入到企业,听听现在的岗位工人们怎么看、怎么说这件事。


类别: 编辑感言 |  评论(0) |  浏览(14300)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