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g(,]T2#
[color=#666666]纵观全国各大企业,安全月活动都想方设法地出新。目的只有一个,希望用更新的办法,取得更理想的效果。笔者突发奇想,安全月活动里的奖罚制度,是否普遍被采用?被众多企业当成“旧酒”,反复装在“新瓶”里?试着百度了一下,输入关键词“安全月 奖罚”,找到相关网页约[font=arial]26200篇,用时0.049秒。再细看一下内容。有某电力公司的“安全月奖罚分明”、有煤矿的“重申安全月活动奖罚”,某供电公司的“安全月活动新招‘锃亮’”,也摆脱不了“活动结束后还将给予相应奖罚”的命运……[/color][/font][/color][color=#333333] kl0&2Ka
vY@.>y=
[color=#666666]那么,奖罚并用好?只奖不罚好?只罚不奖好?还是不奖不罚好?请老师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吧。[/color] ";Pl@G
\%\Tk-
|
一共有 9 条评论
如果,奖惩可以带来安全,那么,换句话说,金钱就可以带来健康和生命,这句话不一定成立。
第二种是惩罚组。对团队中合作量最少的成员给与惩罚。
第三种是宣贯组。向参与者宣贯合作的重要性,但不采取任何实质性的奖惩措施。
与此同时,再设计一个控制组,不给奖励、惩罚也不宣灌。 结果发现,与控制组相比,三个实验组中参与者的合作水平显著要高,证明了奖惩制度对提高合作行为的有效性。
有意思的是,在实验的第二阶段,当撤销了奖惩制度,观察参与者愿意贡献给团队的合作量。发现此时曾用过奖惩制度激励的团队成员,合作量显著低于上一阶段。更具戏剧效应的是,该合作量居然低于控制组成员在第一阶段实验的合作量!也就是说,通过奖惩制度技法的合作行为相当命短,一旦撤出,还不如从来没有使用过奖惩制度的控制组!更令人意外的是,“宣贯组”被试的合作量,不仅在第一阶段大大高于控制组,而且在“宣贯”撤出之后,其小组成员的合作量依然保持,显著高于控制组。
第二天下午,孩子们照常来踢球了,在他们玩得正带劲的时候,心理学家来到了他们面前,让他们暂停一下。孩子们停了下来,心理学家笑着对他们大声说:“孩子们,你们喜欢踢球实在是太好了!为了奖励你们,老爷爷今天给每人发100元钱。”说着,他就拿出一叠100元钱的纸币,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大家都很开心。
第三天孩子们又来踢球的时候,心理学家又出去了,奖励孩子们踢球,给每人发了80元钱;再到后面一天,他给每个人发了60元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之后,有一天,心理学家来到孩子们的面前,十分抱歉地对他们说:“孩子们,爷爷的钱都用完了,所以今天和以后都不再能发钱给你们,请大家谅解。”孩子们自然是十分失望,于是不再来踢球。心理学家终于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