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6
中央政府关注民生——2009年,中国百姓在温暖中前行
[/align] ○推动就业打出“组合拳” ○振兴教育铺筑“复兴路” [align=center]图为各地政府积极组织开展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宣传照片 ○破冰医改迎来“开局年” ○保障住房驶入“快车道” ○社会保障打造“避风港” 2009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寒潮侵袭神州大地,中国老百姓却始终在温暖中前行。 国际金融危机,源于大洋彼岸,影响全球经济,中国未能置身局外。国家经济面临困难,百姓冷暖备受关注。 关键时刻,中央态度坚决:民生问题无小事,百姓利益大于天! 关键时刻,中央果断决策: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推出了一揽子投资计划,其中用于民生工程的比例超过50%。 一年间,一幅幅温暖的图景,在神州大地处处升腾:返乡农民工,端上了新饭碗;大学毕业生,找到了落脚点;林区棚改户,搬进了新房子;农村六旬汉,领上了“退休金”…… 历尽严寒何所惧?迎取春色倍还人! 推动就业打出“组合拳” 农民工的饭碗端住了,大学毕业生的饭碗端牢了,就业状况总体回暖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百姓基本生计。非常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紧急行动起来,拿出了非常决心,推出了非常举措。推动就业的“组合拳”紧锣密鼓,密集出台,初见成效。 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就业资金420亿元,比去年增长66.7%,增幅前所未有。 针对返乡农民工,各地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劳务大省河南今年计划投入10亿元培训资金,培训200万农民工。固始县黎集镇的赵小龙是其中的受益者,“凭力气就能找个活干,曾是我们的普遍想法。这回失业让我认识到,技能上去了,收入才能上去。”危机,成了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的契机。 针对高校毕业生,各地各部门纷纷想尽办法,为他们寻找落脚点: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4083个,为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12.16万个;总参和教育部超常规推动高校毕业生入伍,全国预征人数达12万人;高等学校更是不惜“动员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深入各行各业挖信息、找岗位。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更加多元化:下基层、去部队、赴重点行业、到西部边陲…… 在促进就业的“组合拳”中,以扩内需、保增长来促就业,以整体经济的回升促就业形势的回暖,应该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重拳。6.1%、7.9%、8.9%,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持续回升,有效拉动了就业形势的回暖:1—3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51万人,完成全年900万目标的94%。截至9月份,农民工外出人数恢复到去年同期95%左右的比例,绝大部分外出农民工找到工作。截至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比基本持平。 感觉到就业回暖的不只是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1—9月,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已经完成了40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80%。到9月底,120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就业,完成全年目标的120%。 数字是枯燥的,数字也是温暖的。在全球就业形势依然困难重重的时候,东方的人力资源大国,能有这份成绩实属不易! 振兴教育铺筑“复兴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