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1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2025 - 1 «»

存 档

日志文章


2013-06-13

新闻摄影“PS”的底线

图片:


第56届“荷赛”年度照片《加沙葬礼》进行了包括曝光、色调在内的后期处理,遭到质疑。因此,新闻摄影“PS”的底线问题再引争论。 rZSSU7F  
0:9>b{TP  
  《加沙葬礼》是瑞典摄影记者保罗·汉森(Paul Hansen)于2012年11月20日拍摄的,画面记录了以色列轰炸加沙之后的悲剧:两岁的Suhaib Hijazi和他的哥哥Muhammad以及他们的父亲均在轰炸中丧生,母亲重伤送院。叔叔们抱着他们的遗体经过一个小巷子前往清真寺举行葬礼,后面是挤满巷子的愤怒人群。(图1)。 QTjIw1p8cK  
.j]j`V>"E  
f rX/st2  
I?Vg+eIW  
  HDR技术是否可以使用? %b uu!o`  
KMVM~K;u  
  首先对这幅作品曝光进行发难的,是著名照片上传网站PhotoShelter的首席执行官Allen Murabayashi。Allen在2013年2月19日发表一篇题为《为什么荷赛奖的新闻照片好像电影海报?》的博客文章,文章质疑拍摄者对照片做了过分的后期处理,使用了“HDR”(High-Dynamic Range英文缩写)图片处理软件,改变了画面高光和阴影部分的曝光,使高光部分有层次、阴影部分有细节,从而呈现出“电影海报”一样的视觉效果。对此,Allen愤愤不平地写到:“过度修饰,让我们面临着诚信危机。” SK;b`}=pb  
FHCg-bz7?  
  笔者认为,Allen的质疑并不恰当。经过这样的后期调整,新闻信息的传递更准确、更具现场真实性。这得从摄影一个比较专业的术语“宽容度”说起。所谓宽容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线明暗反差的容纳程度。超过了“宽容度”,无论是过亮的部分还是过暗的地方,都无法清晰地展现事物细节。而目前,所有用于摄影的感光材料的宽容度,都小于人眼的宽容度,尤其是数码相机的感光材料CCD等。在拍照之前确定曝光量时,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照顾了高光区域的曝光,阴影部分就会由于曝光不足而丢失一些细节,变成死黑一片;而照顾了阴影部分的细节,高光区域又会由于曝光过度而失去层次,变得一片惨白。“HDR”技术是目前数码相机感光材料宽容度无法达到人眼宽容度的一种补救技术。《纽约时报》对新闻照片后期加工的规定中有这样的话:“对色彩和反差的调整,必须在一定限度内进行,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还原现场信息。”汉森的后期调整正是出于这个目的。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3) |  浏览(28615) |  收藏
一共有 3 条评论
鸿雁 2013-06-13 10:00 Says:
  学习
青春中企 2013-06-13 09:04 Says:
色调调整的“擦边球”

  另一个质疑来自对获奖照片的色调处理。这个话题由法国博客作者Andr Gunthert发起。Andr通过对比发现,汉森在向荷赛提交参赛作品的时候,有意调整了照片的整体色调,将原本明亮的暖色调调整为死灰的冷色调。对照首发这幅照片的瑞典《每日新闻》报2012年11月21日头版照片来看,这种调整相当明显。

  《每日新闻》是瑞典知名报纸,自从2000年以来,汉森就一直服务于这家报纸。面对这幅《加沙葬礼》,图片编辑给出大半个版面。首发的《加沙葬礼》整体呈现出与悲哀气氛不相匹配的暖色调。

  显然,汉森在投稿参赛前意识到了这种不和谐,于是调整了整体色调。对此,Andre持否定态度,并引用法国一家媒体的评论说:“摄影师的调色似乎是在把一张抓拍照片变成绘画。结果当然很令人震惊……”。

  事实上,汉森改变画面色调,但并没有改变画面的基本新闻事实。问题是,这一改变的确影响到了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

  这是否构成“违规”?在荷赛参赛规则第15条中说得清清楚楚:“不可修改图片内容。只允许进行符合当前行业标准的润饰。评判委员会是这些标准的最终评判人,可酌情要求查看照相机记录的未经润饰文件或未经调色底片或正片的扫描文件。”色调的调整显然不属于“修改图片内容”,显然属于“符合当前行业标准的润饰”。这一点也得到了荷赛评委们的回应:“当目标是为了美学上的追求,我不认为这有任何问题。”

  影调处理的危险区

  如果说色调的调整多是出于“美学上的追求”,被荷赛评委接受的话,那么,影调的调整除了出于“美学上的追求”以外,还极易触犯新闻摄影后期处理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