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他无怨无悔;为了艺术,他倾尽心智;为了梦想,他坚持6年打磨孩子们可以翱翔的翅膀。 |{@TYB.1
他不是艺术家,却对音乐怀有难解的情结。他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电焊工,却每周要为10多个孩子上两次乐器课。他,就是兴隆庄矿选煤厂职工张洪亮。他痴迷乐器,歌唱得好,在选煤厂是尽人皆知。而他义务授徒已达6年之久,却没有多少人知道。 h#c+CX>{
他说,音乐的爱好与生俱来,自幼就歌不离口,技校三年口琴成为他最亲密的伙伴。89年,来到矿山不久的他,爱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成为矿职工军乐队的一名萨克斯手。92年,他的萨克斯吹奏技艺突飞猛进,因为总政军乐团指导老师最清楚,就是这个不起眼、有点瘦弱的人,在他们一个月的授课中,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总是缠着问这问那,口型到不到位,指法准确不准确,等等。让人不由得不佩服他这股痴迷劲儿。 VRM`.!4O,
瓦格纳说过:音乐所表现的东西是永恒的、无限的和理想的。而他所希望的是,通过自己的吹奏,能够为大家带来享受,唤起对生活地无限热爱。 u?lnw#i/6\
2002年,矿春节晚会。一曲萨克斯独奏《回家》,舒缓悠扬的萨克斯旋律,让观众沉浸在“家”的温馨氛围中,久久回味,也深深打动了他们的心。 iEU6;v8~0
不久,有人开始打听,吹奏者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单位上班,家住何处?不久,就有年轻的父母,携子上门央求拜其为师。不久,他的家里就经常传出或急或缓的音符。他说,看到年轻父母恳求、期盼的眼神,我不能不答应啊。虽然我没有一点教学经验,我可以和孩子一起学啊。 sWBfk|}-E
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他陪孩子们走上了6年的乐器学习之路。由开始的1名学生,到现在最多的15名学生。学生年龄从11岁到18岁不等。他的家里已经“人满为患”,他只能托关系免费使用文化宫排练室。6年来,他坚守自己作为一名音乐爱好者的初衷,不求私利,义务传授。即使有些父母过意不去,逢年过节送去一份感激与慰问,他把这看作是对自己的认可与鼓励,便用同样的礼回敬孩子的父母,使家长们真正看清了他的为人,摸到了一颗清澈而透明的心。 _<wr='F
逐渐地,慕名而来的学生多起来,而学习的乐器也不再局限在萨克斯管,喜欢葫芦丝的来了,爱好长笛的也来了。为弥补这方面乐器知识的不足,他关注电视节目、网络、专业杂志,搜集乐器新元素;利用每星期一次陪学生到济宁上课的机会,和学生一样如饥似渴地吸收新知识;常常到音像市场,甚至坐火车去济南,自费购买CD、唱片等,几年下来,不知不觉投入了近万元。 /l~!=:qXM
2006年9月10日,他的弟子手捧印有“山东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字样的大红证书,兴冲冲地跑来告诉老师,萨克斯管6级考核通过啦!他的喜悦心情远远超过了自己女儿参加兖州市中考获得专业第一名时的激动。 =DT=mf.U,
是的,他热切地盼望着自己的每个学生,能够不断成长,而不仅仅只在乐器爱好方面。他除了每周两次一个半小时陪学生练习外,还常常电话打到学生家里,了解弟子的学习情况、在校表现,以及乐器练习情况等。有时,学生跟家长闹矛盾了,没有参加训练,他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化解矛盾,让学生心无杂念地投入到训练中。一次,大雨下个不停,他怕孩子们淋雨着凉,就冒雨上门,把就近的孩子召集到一起训练,路远的一一打电话,择日补课。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老师对他们的殷殷关切之情。 $4Gi.FD"
他上的班是下午检修班,有时加班,难免跟晚上的训练时间冲突。为了不让学生空等,而错失难得的训练时间,他经常是在加班后,饿着肚子指导学生们练习,直到训练结束。 3|1P$V>
如今,学生们对他充满了依恋。有机会就打电话跟老师聊一聊,从学校回家,第一个相见的人不是父母,而是他们的老师。面对自己可爱的学生,他的回答是:“他们给予了我很多,很多。他们丰富了我的人生!” 4j@oG|ZiF
如今,他依然和孩子们一起,执著地跋涉在音乐的路上,享受着自己才体会到的奉献的快乐。我们有理由相信,乘着音乐的翅膀,他和他的弟子正在为梦想起飞!
|
一共有 8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