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H?Bi'O
(xDr
FsUJ4+i&
童年时我们垂涎欲滴的小吃,离乡后我们念念不忘妈妈烧的家常菜,年岁渐长之后,舌尖味蕾时常泛起的淡淡乡愁,这就是我们关于美味和乡愁的记忆,而且越来越深。说道美食我们每一个人或许都能说上一两种。记得小时候我的家乡也有两种让人垂涎三尺的家乡菜,一个是小鸡炖蘑菇,另一个的是猪肉炖粉条。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什么美味啊,这不是大众菜吗?东北人都喜欢吃的大众菜。其实不然,为何东北人都喜欢吃呢,那就是因为它们的与众不同,在其它地方吃这样的菜还真不地道,甚至没有那种独特的家乡味道。因为我们那里的鸡和猪都是自家养的,鸡是粮食鸡,猪是粮食猪,那肉非常香的,有了这样的主材,才会让这道菜更具味道。当然辅材也了不得,比如蘑菇都是阵雨后背着竹筐自己去采的新鲜蘑,粉条也都是自家种的土豆制作成粉的,实诚、筋道。想想这种原汁原味的两道菜,才是很多人追寻的真爱,而不是去饭馆里品尝的那种味道。对了,最后还要补充一句,那两道菜都是用烧柴的大锅炖出来的,味道又会是一样的。 *'D'zL
之所以写了上面一大段关于家乡美食的记忆,是因为我读了《寻味舌尖上的乡愁》这本书。先给你解密,这本书绝不是给你介绍如何制作美食的书,而是给你介绍那一道道美食的书。对了,你看过《舌尖上的中国》了吧,与那个很像,是孪生姐妹一样的,一段段故事与一段段美食相辉映,当然你也别完全气馁,作者还是很厚道的,并不是光想馋你,偶尔也有美食的制作步骤,供你参考,但是我觉得绝不要将这本书当做美食制作的丛书来读,那样是读不出美食的味道的。或许你会说我有些死教条,介绍美食的书吗,必须得有制作过程,美食是用来品尝的,光看那些图,看那些文字能解馋啊,还得简单介绍一下美食的制作过程,这样才能让美食变成地地道道的美味,这样才能解馋,这样才能过瘾。但是不要忘了这是在回味故乡的美味。很多回忆者未必能够记忆起美味是如何制作成的,他们只记得美味留给自己的亲切感受,至于制作过程早忘掉了,当然也有没忘掉的,那你就有福了。 E7%-D_k=N
在这本书里,你感受到作者通过深情、诱人的笔触,写下了对于美食的热爱、对于家乡的眷恋,以及对于生活的至深感触。所以读的时候,你能读出那种“舌尖体”的味道,很亲切。本书囊括了数十个省市的三十多种美食,既有对美食文化的娓娓道来,也详尽介绍了如何在家里制作这些勾人馋虫的美味,兼具文化性和实用性。这就是我之前说的不要将它当做美食制作教科书来读,它的文化性也占有相当的位置,这就是此书与以往美食书的不同之处。可以既让我们了解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的吃法,探寻美食背后意蕴深长的文化,同时也推荐了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美食,分享自制美食里的生活暖意,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 b/w@t`M
当然还要说的是,读这本书能够有共鸣的原因是让你一下子想起自己的小时候,想起家乡的味道,这是最难能可贵的,当然这本书中没有介绍我喜欢的那两道菜,而是记录了更具代表性的粘豆包,好吧,我看样子更是一个肉食主义者,有些残忍。还是粘豆包比较好,金黄色的,黏黏的,包裹着甜甜的陷,每到过年时,家家都会蒸黏豆包,代表着蒸蒸日上,代表着团团圆圆,沾着白糖吃,吃了快40年了,这也足可以称作是家乡的味道了。你的家乡有什么美食故事吗?你还想得起来吗?如果想不起来,就翻翻这本书,或许就能勾起你对家乡的记忆。 T)eUSUoJI!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