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6
采访抗震英雄李玉林
采访抗震英雄李玉林 谢荫达 作为记者,经常采访先进人物。他们的思想、精神,每每令我感动,终生不忘。李玉林,就是其中的一个。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53秒,蓝色的地光闪过,伴着沉雷滚动般的地声,唐山,我国这座百万人口的北方工业大城,顷刻间被7.8级的强烈地震夷为平地,整个华北大地也都有明显的、甚至是很强的震感。时任唐山煤矿工会主席的李玉林,惊恐地从倒塌的房子里爬出来。在极短的时间内,他的第一个感觉,整个城市死一般的寂静,空气中弥漫着建筑物垮塌后形成的白色粉尘,令人窒息。“苏修真的把原子弹扔过来了!”李玉林很快做出了这一判断。当时,全国正在宣传“备战备荒”、“深挖洞,广积粮”、“要立足于大打,立足于苏修向我国扔原子弹”,因此,李玉林最先有这个判断是很自然的。可是,接着从四处传来的惨烈的呼救声以及脚下不断的摆动,使他清醒过来:“地震了!” 当李玉林向我讲述他对唐山大地震最初的感受时,已经是震后的好几天了。他说,我当时真是懵了。地震发生不到30分钟,我穿着裤衩,光着上身,就和三个伙伴儿——曹国成、袁庆武、崔志亮驾着矿山救护车出动了。起初,想向矿党委、唐山地委去报告,尽快组织人保卫矿山,因为井下还有一万人在生产。可是,后来发现到处都是废墟,最后决定急驶北京,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告。矿山救护车一路狂奔,仅仅用了三个多小时,就到了中南海西门。 途中,因为遇到国家地震局三河地震大队的几个人,于是,袁庆武就随他们返回唐山,地震队一位姓卞的同志随即跳上了我们的救护车。在中南海西门,我们说明来意,门卫立即报告领导。当我们正在填写进门条的时候,驻唐山空军的两位同志也乘飞机赶来。我们被领到紫光阁。当时,会议室里几个副总理——李先念、陈锡联、纪登奎看见我们进来,都站起来和我们拥抱,我说,首长啊,唐山全平了。 李玉林以及曹国成、崔志亮等人的汇报,使几个副总理真切地感受到了地震的惨重程度。党中央很快做出部署。从7月28日上午10时开始,一场气壮山河的救灾战斗迅速展开。从此,李玉林等几个人的名字连同唐山大地震,永远留在中国的抗灾史上。 我是在唐山大地震后的第三天赶到唐山的。那年月,北京电台没有职工宿舍,我的家安在离电台十几公里的丰台镇租来的一间低矮的平房里,因为爱人在丰台镇的一所中学里工作。房子离铁路线只有二三十米,听火车隆隆驶过,已经习以为常。但当“7.28”地震袭来时,在朦胧的睡梦中,我感觉到的“火车声”有些异常,接着就是床上下抖动,加上近期在京津唐张可能有较大地震的中期预报已经传达到北京新闻单位,我心中早有预警,因此,我很快就断定“地震真的来了!”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推了一下熟睡的爱人,抱起身边6岁的儿子就往屋外跑。街坊邻居也陆续从房子里跑出来。到了5点钟,天已经亮了。职业的纪律告诉我,灾情就是命令,我要马上赶往电台。我把想法告诉了爱人,她很支持。她说,你快去吧,孩子我来管,反正放暑假了。可是,不多一会儿,天色开始阴沉,说话间,大雨就开始下 起来了。我赶忙找出一把雨伞,又给爱人和孩子拿出几件衣服装在一个提包里,把他们娘俩安置在铁路路基上坐着,然后,我就匆忙赶往公共汽车站。当我来到北京电台的时候,许多同志也都提前从家里赶来。一进办公室,听众的电话就打来了。当年,电台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们焦急地询问余震的预期。同时,根据台领导的布置,我也赶紧给我所联系的几条战线的通讯员打电话,了解他们那里地震的情况,综合后向台领导汇报。第二天下午,北 京市运输公司党委宣传部打来电话,告诉我:“明天市运输公司要把抗震救灾物资运往唐山,邀请记者采访。”那年,市运输公司的报道任务由我负责,于是,我便在地震的第三天,坐上了北京市运输公司的救灾大卡车,顶着酷暑出发了。北京至唐山200多公里的路程,由于路上尽是赶往唐山的各种救灾车辆,道路分外拥挤,走走停停,直到天黑才赶到唐山。 我们许多新闻采访人员被安置在唐山军用机场的帐篷里,不但安全,生活条件也比较好,我的采访进展很顺利。按照电台当年的规定,北京电台的记者只能采访北京有关部门抗震救灾的情况。几天下来,我的采访任务就告一段落,很快就可以回北京了。几天来,我分外挂念爱人和孩子,不知道他们娘俩在风风雨雨和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是怎么生活的。那时又没有手机,联系起来很困难,唐山机场的军用线不能随便占用,我心里真是很焦急啊。可是,当一天晚上,唐山总工会的同志告诉我们李玉林驾车向中南海报告灾情的消息时,我的心、我的精神,一下子激奋起来,我深深知道这是一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报道线索。回家的事不重要了,“找到他,一定要找到他!”我暗自鼓励自己。 可是,我也真难啊。认识他的人说,李玉林正在某处救灾,等我赶到那儿,又扑了空。我背着录音机,徒步在被晒得灼热的废墟中穿梭,中间夹着避瘟散的两层口罩也难以抵挡尸体腐烂散发的恶臭;我嘴唇干裂,汗流浃背,裸露的胳膊晒脱了皮;一平方米平均500只苍蝇,令人心惊胆战,随手向眼前抓一把,就能抓到几只迎面扑来的分外猖狂得意的这种黑色“小瘟神”……我顾不上这些了。唐山人民在大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镇静、坚强的品格和以 人民解放军为主体的抗震救灾队伍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感染着我,鼓舞着我,李玉林的英雄壮举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强烈的使命感使我浑身充满力量。终于在一天的下午,李玉林被我找到了。我抓住他的手,久久不放,望着眼前这位有着“国字脸”的抗震英雄,心里一阵阵激荡着。我用颤抖的手迅速打开了录音机,录下了李玉林高亢、激越的声音:“当我走进中南海的时候,党中央领导,李先念、纪登奎副总理等迎上前来,热情地拥抱着我, 我激动地哭了……” 录完李玉林的讲述,我把磁带收好,在第二天早上,就搭上市运输公司的汽车火速赶回北京电台。一到电台,我立即向台领导作了简短汇报,接着便进入录音复制间,制作我的广播节目:李玉林向党中央报告地震灾情讲话录音。制作完了,我心急火燎地赶回丰台的家。可是,房间门锁着,向街坊打听,都说不知道我儿子和他妈妈的行踪。我心里一阵惊慌,继而脑子一动,马上奔向爱人工作的学校。一进校门,看见儿子正和几个伙伴在玩耍,我大 叫一声他的小名,小家伙一愣,马上朝我跑来,并喊着:“妈妈,爸爸回来了!”我抱起儿子,儿子指着不远处,说树荫下有咱家的抗震棚。原来,学校虽然放了暑假,但为了照顾部分抗震有困难的教师,校方专门搭建了一些抗震棚,于是,他们娘俩便住进了学校。此时,我爱人和她的一些同事看见我回来了,便围拢过来,要我“讲唐山”,我和他们说了一阵话,便让儿子打开他心爱的收音机,告诉他们说,电台马上要广播我采制的抗震英雄李玉林的讲话录音。一会儿,收音机里传来了李玉林清晰、洪亮的声音:“党中央、毛主席了解了唐山的地震详情,很快就派出了人民解放军来到唐山,展开了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战斗……”这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首次向听众广播这位抗震英雄的讲话。我同大家一起静静地听着,多日采访的艰辛此时化为精神和心理上的喜悦,我像打了一场胜仗的战士,沉醉在无比幸福之中。 2010年3月 |
一共有 1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