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一辈子新闻,风风雨雨几十年,总结一点心得:必须把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和追求真理作为要遵守的职业操守和要保持的职业良心。下面记述的几件事,至今依然使我感到鲜活,同时也使我感到欣慰。 ,qOTKfS
e
一、两封告状信 ,b*-XpS!
1984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外出归来,走进办公室,见桌上放着两封已经拆开的信,信封上均有“转北京广播局”的字样,信封下款印着八个字“段君毅同志办公室”。段君毅当时是北京市委第一书记。“这么大的领导转给北京广播局的信怎么会放在我的桌上?”疑惑的同时,我便把信打开了。原来这是两封告状信,直接告到市委书记那儿去了。里面涉及的事情’都与我有关’广播局领导责成我来处理。 kbCvuS!
第一封告状信是北京市一家著名的大企业党委宣传部寄来的,说前些时候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中关于他们企业发生的生产事故的报道是不真实的,损失没那么大,要求电台更正,并要求采写新闻的记者道歉,以挽回企业的名誉损失。 ye)NUu+
事实是这样的吗?原来,不久前的一天,北京市副市长张健民同志办公室来电话:北京一家著名的大企业四个高压容器(实际上是锅炉)发生爆炸,张副市长要去那里现场办公,要求电台派记者随他采访。那天下午我按照规定的时间赶到这家企业高压容器爆炸的现场,看到张健民副市长和市劳动局的总工程师已经在勘查现场了,并边听这家企业负责人汇报。只见四个锅炉完全炸毁了,现场一片狼藉,满地是钢铁、砖头的碎片和碎块。作为记者'我随后参加了事故现场分析会。会议认为,这完全是一场责任事故,市劳动局总工程师还对经济损失作了估量。于是,我根据会议精神,现场写出报道,并经张健民副市长和市劳动局总工程师的审阅。当晚,报道就在电台新闻节目中播出了,同时加了短评,提醒全市企业都要分外注意生产安全,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u#`c A}'@
就是这样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情,这家著名的大企业还要告状、倒打一耙,那里的一些人确实自我膨胀得厉害。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这家企业腐败现象迭生,国家主要领导人委托监察部一位副部长专门负责处理该企业的腐败问题。 Q[,wvFh3
打开第二封告状信,起初我吃了一惊:“我们是替他说话的呀,他怎么告起我们来了?”寄告状信的是北京一家卫星地面工作站的一位青年工人。大概一个多月前,这位青年工人给北京电台寄来了一封申诉信,诉说他惹恼了地面站的一位支部书记,曾被这位书记打了一顿。经过调查了解,事情属实。于是,我就把这封信编辑了一下,中间因为语句衔接不好,我随手加了“拳打脚踢”四个字,他的信便在北京电台新闻节目中播出了。可是就是这四个字,引起了这位青年工人的不满。他在告状信中说,支部书记打他时,用的是棍子,是预谋好了的,而非临时随意的“拳打脚踢”,这两种情况性质不一样,“拳打脚踢”把打人情节搞轻了。 fz36BY
看完这封告状信,我陷入了沉思。在我们新闻记者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对位尊者,来头大的,不胆怯;对位卑者,弱势地位的,不气盛。用通俗的话说,则是“见着大人我不小,见着小人我不大”。这是做人的标准,也是职业的需要。对于那些手中没有真理的人,别说是大企业、名企业,就是天皇老子,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于是,我提笔给那家大企业党委宣传部写信,告诉他们那篇报道的采写、成稿过程,希望他们本着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自己,过去的功绩,令人敬佩;今天的事故,也要认真吸取教训,不能拿着不是当理说。并说“如对此事还有意见,欢迎继续告状”。以后,这家再也没来纠缠。 Pp-:?HB(\h
至于那位青年工人在告状信中对编辑的批评,仔细想想,从法律上讲是有道理的。于是,我便在一天上午,赶到那座卫星地面站,找到这位青年工人,向他表示歉意。对记者的到来,他说,自己感到十分意外,也感到不好意思,“电台替我打抱不平,我还告状,太不应该了。”他告诉记者,北京电台广播了他的申诉以后,上级已对那位支部书记进行了批评,那位支部书记也向他赔礼道歉了。听到他的话后,我确实很高兴。他握着我的手说:“你们真是人民广播电台,我服了。” Oj|HW0h2
二、《今日黄帅》的风波 G25F3
<@e
这里说的黄帅,就是在“文革”中被“四人帮”利用、说成是“反潮流小英雄”的那个黄帅。《今日黄帅》是一家境外媒体在粉碎“四人帮”差不多9年之后对这个小姑娘的又一次报道。这篇报道说,黄帅“已经掌握了英、日、德、法四门外语,有的语种的熟练程度,令外语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在她面前也感到逊色。”报道被内地多家媒体转载。看到这些转载,凭着我对黄帅的一些了解,我对事实有些怀疑。 4)0)<x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在全国率先开办了英语广播讲座。我作为这个讲座的首批工作人员,在徐宏同志领导下,在负责接待好周总理亲自为讲座聘请的顾问浦寿昌、唐闻生、章含之以及讲课老师的同时,我们还按照新闻工作要联系群众的一贯思路,广泛联系广播讲座听众,收集、反馈他们的意见,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其中包括出卷对听众进行测试这一项,要求听众答完试卷后一律寄回电台交老师评分,分出优劣。在优秀的听众中,就有黄帅。当时,她的考试卷被老师判了85分。为此,我们去访问过她,以后就有了联系,经常要她反映意见,她也一直坚持收听英语广播讲座。后来,她上了大学,毕业后,被分在北京一家计算机研究所工作。为了真正了解黄帅的英语水平,掌握第一手资料,我就去访问黄帅工作单位的领导。这位领导告诉我,黄帅近期并未对什么人讲过自己的情况,她确实在学习几种外语,谈不上什么精通。黄帅已对有的媒体对她的不实报道提出抗议,并不愿意接待记者。还说,她不愿再上报了,只想埋头工作。了解到这些情况,本着一个记者要维护新闻真实性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觉得必须还事情本来面目。黄帅本来是个本质很好的姑娘,聪明、勤奋,“四人帮”及其党羽为了可耻的政治目的,过去利用过她,给她的身心造成创伤,现在有人故伎重演,又在捧杀她,这是不能允许的。
HrZlwA1
当时,我正兼任天津日报办的《采风报》的特约记者,我怕他们也转载《今日黄帅》的报道,于是,便给《采风报》编辑部寄了一封信,把我所知的黄帅的近况告诉他们。结果,他们把我这封信编成消息,在《采风报》上刊出了。这一下,我便招来了境外这家媒体及几个来路不明人的围攻,质问:“谢荫达,何许人也?”看到这些,我感到好笑,围攻者连真名都不敢署,可见其心亏理怯。于是,提笔给这家境外媒体写信,告诉他们,“不实的新闻报道,不管出自哪里,都是站不住脚的”,并邀请他们派员来京,我们一同去采访黄帅的领导,最后弄清真相。结果他们偃旗息鼓,不再作声了。 mUg1SB
三、“这两件事我都不想报道” z9s5*+
“文革”后期,北京铁路局有关部门向我提供报道线索:该局三家店工务段有两件事很有报道价值,一是这个工务段有一个女子养路队,干得很出色,很符合“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女同志也能办到”这一伟大领袖的指示精神。另一个报道线索,这个工务段有一个很特殊的炊事员,他的左手因公受伤,五个指头全没有了,可工作干的出色,不但能擀面条,还能把饺子皮放在左臂上,把饺子包的有模有样。他们局里的报纸已经对这两件事作了报道。在一个寒冷的下午,我赶到了位于北京西北的远郊、接近山区的三家店镇。这时,恰巧这里的养路队姑娘们正从冷飕飕的山洞里作业回来,一个个面带菜色,满是污垢。第二天,我便随这个女子养路队钻进了山洞。在阴冷的山洞里,和她们一起轮大镐、抬石头,捣固和填补路基。干一会儿,就一身汗,稍微休息一下,汗很快就干了,又冷得有些寒颤。第二天早晨,我便感冒了。晚上,在姑娘们休工的时候,我便开始采访。为了了 ?_KG$J
解真实的情况,我决定找她们单个谈话。情况使我十分担忧:每天劳动时间较长,有时要干八九个甚至十几个小时,吃饭没准点。由于常年在阴冷的环境下劳动,不少人不但患有胃病,而且例假不正常,普遍有厌倦的情绪。可是,由于在宣传上被捧得很高,什么破旧俗、立新风、巾帼英豪之类的赞誉使她们只能硬撑着,谁也不好意思“打退堂鼓”。 _":x6`%
接着我又去采访那位炊事员,听他讲在一次操作中他的左手如何被机器轧断的经过;再看他现在的劳动情景,开始真的很佩服。只见他光秃得像棰子一样的左肢在面板上忙碌,与右手配合的还算协调,动作很利索。不一会儿,一笸箩面条便擀出来了。但看着看着,我的心里便涌起一阵酸楚,觉得他活的太不容易了。 TIEygbY5w
采访这两件事后,我一直动不了笔,心里激发不起一点热情。当年是一个头脑发热的年代,我甚至怀疑自己思想保守了?是不是对新生事物缺乏热情?但转念又想:世界上有些事,表面看上去很美,内里未必包含着真理性,未必经得住推敲和掂量。我想了又想,最后决定向铁路局有关领导做一次采访汇报。 1[u`Ak8P
我首先开门见山地表示:“这两件事,我都不想报道。”关于女子养路队,我说,我深为她们的精神感动,但她们太累了,累的有点残酷。伟大领袖说的男女都一样,主要应从政治上、思想上和人格上来理解,男女在生理上、心理上实际有着很大的区别。女孩子长期在阴冷的条件下劳动,对其身心健康不利。她们将来都要做母亲,孕育生命,如果照现在这样干下去,肯定要毁她们的一生,与良心不忍。她们应当得到我们男人们分外的呵护。如果再 -\c(|YAd
宣传,别人再仿效,后果可能不好。至于那位炊事员,能干到这份儿上,实属不易。但他是因公致残的啊,调他去干一些类似传达室的工作,是不是更妥当一些呢?我一再表明,这只是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不一定对,仅供领导参考。 j
bypFuZ
大概过了几个月,传来消息,那个女子养路队真的被解散了,那位左手致残的炊事员也被调到一个工地当看守了。 }M@'p^kN
说实在的,我当时对表面很美的事不看好,主要凭着一种生活的直感,一种人的本性。现在看来,倒是很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 9S
>B
上面记述的这几件事,几十年来,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有时,我也拿这几件事和我的晚生后辈一起探讨如何做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新闻是靠事实吃饭的,真实应当是新闻的生命,真理应当是新闻的脊梁。正确地选择报道对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起哄,不做假,一身正气,满腔热血,坦坦荡荡,不计名利,反复地、勇敢地传播真理和文明,这要用一生的努力去追求,去坚持,这确实是很难的啊! =aS!_J5D,
(qfn F[r
谢荫达 +7`;RlH9b
2010.3 ;(E^R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