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干事创业的豪情 6y<?:G>)L
玉门鸭儿峡油田在继承传统中持续发展 W]Rf<{|j$
8月24日,一上班,王昊就带着自己的小布袋子去井场巡检,看到路面上、井场旁有什么能用的小零件,王昊会捡起来装到自己的布袋子里。 %+yvG'`
o(TpJ'U-1Z
2010年来到玉门油田的王昊,工作不久后发现鸭儿峡的老师傅们身上总带着一个布袋子,每当需要什么小零件,师傅们总能从这个布袋子里找到合适的配件。王昊管这个袋子叫“百宝袋”。这个“百宝袋”已经有60年的传统,鸭儿峡油田也已默默地走过了60年。 1 JRf0y[*
opE}!vEO
鸭儿峡油田北望戈壁滩,南靠妖魔山。古时,此处是蒙古人的聚集地,由于这一代山形奇特,加之一下雪,山里就经常发生失踪人的事故,因此蒙古人给这座山起名“妖魔山”,但是妖魔山的山头又像一个鸭子嘴,又起名“鸭儿峡”。 9I
>[vEKxB
xJ;j! D%
1956年,玉门油田开始在这里打井,发现了新油田,由此取名鸭儿峡油田。60年前,鸭儿峡油田成立,开始了奉献石油的创业史。三年后,年轻的康东锁怀着建设祖国大油田的梦想,从西安一路颠簸来到了玉门油田,在鸭儿峡采油厂开始了石油工人的生活。
>S/3,
6aZ
/h%KjAm~
“从我工作开始,就学着师傅的样子,随身背一个箱子,遇到丢弃的螺丝钉、铆钉之类的零件都会收入这个箱子,工作中有需要,就从这里面找,所以老鸭儿峡人称这个箱子为“百宝箱”。年近八旬的康东锁告诉记者:“那时候鸭儿峡气候恶劣,可是石油工人就是不服输,为了抢修躺倒的油井,石油工人可以几天几夜不下钻台;为了完成任务,他们用脸盆在油坑里捞油;为了早早赶到岗位上,坐的就是敞篷的大卡车,凛冽的寒风能把人冻成冰棍!穿的是四十八道杠的棉工服,吃的是冻成冰疙瘩的凉馒头。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所有人从不叫苦,更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 nAE=L>63
}890l-f+~I
60年后的今天,第三代石油人张甜甜来到了父亲工作的地方,成为鸭儿峡油田新一代的石油人,亲眼见证了鸭儿峡油田的重新崛起。 {:@YYm';
R3< |